目前,国内电影的密钥制作方是中影数字电影发展公司,密钥中包含着档期信息,可以控制影片在影院的上映时间,一般为30天左右。每台数字电影服务器都有单独的编号,密钥对应着这些编号,所以每一间影厅的服务器,都需要各自匹配的密钥才能顺利放映。
举个例子,目前中国3D银幕数超过3.5万块,也就是说《魔兽》上映时要制作大约3.5万个不同的密码,提供给每家影院的每一块银幕。据影院人士透露,普通影片会在密钥开启的当天夜里(即首映日凌晨)进行播放测试,以保证这部影片在每台放映机上顺利播放。
在过去的电影胶片拷贝时代,如果想控制影片的上映周期,很大程度上只能靠影院方的自觉行动以及人工监管。在上映前,为了防止盗版,片方经常会派专人护送拷贝,到了影片即将下映前,片方及电影局则会根据各影院排片表,催促影院交还拷贝甚至派专人监控。
在胶片拷贝时期,监管不力的情况很难避免。2010年1月《阿凡达》在内地上映,延期至3月30日下映,但在个别影院甚至一直放到了5月1日,正是由于当时还存在不少胶片拷贝。在数字电影时代,由于“密钥”这个强有力的技术手段,基本解决了控制放映时间以及盗版问题,也让影片的下线时间更为统一。
电影能否延期“内外有别”
票房高未必能延期 卡梅隆是个幸运儿
《变形金刚4》《速度与激情7》虽然是破纪录的票房大片,但都没有在内地市场获得密钥延期。
据业内人士介绍,一部电影在内地的正常放映周期只有30天,如果想延期放映该如何操作呢?这需要经过制片方、发行方、以及中影数字的多方沟通。据了解,更改下线日期后,发行方需重新提供密钥给各大影院,才能让观众继续买票观看。
如果影片属于进口分账片,申请延期需经过中影集团进出口公司、中影集团发行放映公司及制片方的多方沟通,向进出口公司提交延期申请。据悉,延期申请获批后,密钥将被重新制作,中影数字公司会在网站上发布“延期通告”,并说明延期密钥的截止日期。
数字拷贝密钥延期,之前只是发行方和中影数字通知影院,但这些年发行方开始当作新闻来做,让公众开始熟知。在《西游记之大圣归来》之前,大多数票房好的国产片放映期都超过30天,最长的接近3-4个月。需要强调的是,密钥是从数字放映普及后才有,在中国内地密钥周期是30天,并不代表一部电影只有30天的放映资格,理论上只要院线和观众都认可的佳片,可以不断地延期密钥。
至于一部电影是否可以顺利获得密钥延期,从这几年的现象来看,似乎“内外有别”。对于国产片来说,不论是观众追捧的超级大片还是小成本的文艺电影,只要片方和发行方有这方面的意愿,大多数都能获得延期。但是对于进口电影来说,大部分则没有这样幸运,其中不乏有不少高票房好莱坞大片的身影。
2014年暑期档,电影《变形金刚4》在下映前一周报收6400万,放映最后一天还拿到了1300万票房,最终以19.85亿人民币的票房成绩,止步在20亿大关之前。令人感慨的是,《变4》在全球票房最高的中国市场,却得到了几乎是全球最短的放映周期。无独有偶,2015年4月上映的《速度与激情7》在内地市场狂卷票房,但也只获得一个月的放映周期,票房止步于24.27亿,距离25亿的纪录只有“一步之遥”。 最近的例子是《魔兽》,上映30天票房14.7亿,也没有获得延期。
在延期上映这件事上,导演詹姆斯·卡梅隆算得上是个“幸运儿”,他执导的《阿凡达》以及《泰坦尼克号3D》都在内地获得了多次延期。2010年1月4日,《阿凡达》在内地正式登陆,直到3月30日才在全国影院陆续下线,由于该片仍有胶片拷贝,部分影院甚至上映到五一。2012年重映的《泰坦尼克号3D》同样深受中国观众喜爱,它在冲击10亿票房的征程上获得了三次延期,影片最后的票房定格在9.47亿。
进口片中动画电影受“优待”
《疯狂动物城》《冰雪奇缘》获延期
《疯狂动物城》密钥延期半个月,内地票房15.3亿元,成为2016上半年进口片票房冠军
据据电影产业研究专家、北京电影学院客座教授刘嘉分析,“在进口片中,动画电影比较容易获得延期放映。因为进口动画电影通常品质过硬,随着家庭观影群体的增长,对于动画电影的需求比较旺盛,而大多数的国产动画还达不到这种品质,所以动画电影的市场缺口很大。此外,动画电影的票房爆发大多集中在周末,通常被视为‘威胁较小’的进口片,不会对同时期市场上的其他电影造成太大冲击,因此比较容易获得延期。”
《疯狂动物城》是2016上半年的进口片票房冠军,在内地市场获得了半个月的延期放映期。这部在时光网评分高达8.6分的动画电影,凭借着过硬的口碑一路逆袭,还吸引了不少观众走进影院“二刷”,它在延期上映的半个月中,又斩获了近8000万票房,于4月17日以15.3亿的成绩收官。
2013年2月上映的动画电影《冰雪奇缘》,同样获得了密钥延期,这部当年横扫欧美市场的大热影片,最开始在中国的票房表现并不突出。在当年3月3日举行的第86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,《冰雪奇缘》获得最佳动画长片奖,这无疑增加了中国观众对于影片的关注度,该片也从原定的3月5日延期到3月20日,最终票房约为2.76亿元。
在进口动画电影中,密钥未获延期最悲壮的例子当属《疯狂原始人》了。原本应该在2013年5月21日下档的该片在“喜获延期”后,通过自己的官方微博上呼吁全国影院在周末继续排片,并举行抽奖活动博取关注。结果,原定于6月 24日下映的该片在6月6日遭到了“紧急下线”,票房止步3.92亿。有传言称,下映原因就是因为片方“太高调”,具体原因至今仍是个悬案。
国产票房巨鳄 延期放映成“标配”
《美人鱼》延期最久 放映长达四个月
事实上,国内数字放映普及之后,国产高票房几乎都获得过密钥延期,从2015年开始,越来越多的电影发行方乐意将延期的消息通过媒体发布,成为一种宣传手段。
从2015年暑期档的国产片三架马车——《捉妖记》、《煎饼侠》、《大圣归来》,到15年国庆档的《夏洛特烦恼》、《港囧》、《九层妖塔》、《解救吾先生》,都齐刷刷宣布延长一个月的放映时间。
2016年上半年的国产票房的前五位——《美人鱼》、《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》、《澳门风云3》、《功夫熊猫3》以及《北京遇上西雅图2》,同样全部选择延期放映,其中《美人鱼》更宣布档期延长到6月8日,足足放了四个月之久。
《大圣归来》在上映的第二个月收获约9500万票房,“延期”收益高
据电影市场专家蒋勇分析,那些能通过延迟下线,并获得更多利益的影片一般有两种:第一是仍然有票房号召力,生命力顽强的影片,比如《大圣归来》因为口碑好受市场欢迎,延期放映后影院仍然愿意给排片;另外一种,就是和部分影院有深度合作的影片,比如有些影片和某个院线有合作,或者干脆就是片方和影院同属一家集团,这些影片能够在某些特定影院上映长达几个月之久,虽然排片很少,但还是有院线给排片的。”
延期上映并非“救命稻草” 票房助力有限
《大圣归来》延期收益最高
不少人可能认为,延长放映周期是高票房电影的“特权”,但是对国产电影来说,这只是一件稀松平常的事:只要片方和发行方有这方面的意愿,大多数影片都能延期。密钥延期需要花费额外的延期费用,大部分的发行公司是通过中数、华夏做代理,但是具体的金额每部影片并不一样。票房量级较小的国产电影同样有延长放映期的资格,比如近期上映的《百鸟朝凤》等电影,放映期都获得了相应的延长。
对于国产片来说,密钥延期虽然容易,但对于影片整体票房的助力并不算大。毕竟在竞争逐渐激烈的国内市场,一部新片经历30天(4周)左右放映后,票房吸金能力自然会下降。对大卖影片来说延期算“锦上添花”,而对于票房本就低迷的影片来说,并不能称其为“雪中送炭”。
最近两年,“延期”收益占比最高的国产电影是动画电影《大圣归来》,该片在上映的第二个月收获约9500万票房,占其总票房的9.94%。并不是每部电影都有这样的好运气,以电影《美人鱼》为例,它在上映的第一个月已经斩获33.26亿票房,在其后上映的三个月里,收获6600万票房,“延期”收益仅占总票房的1.9%。虽和总票房比不算大,但这数字还是强过很多中小国产片,和后期宣传投入比来讲,也可以说是划算的买卖。
延期放映并不是拯救影片的救命稻草,如果影片口碑不够强劲,排片已经很少,即使密钥延期经济利益上帮助不大。 对于一些如《心迷宫》、《闯入者》等叫好不叫座的国产电影来说,延长放映期后的票房收益微乎其微,很多不足百万票房。对这些片方来说,延期放映的少量票房像是安慰意义,但获得延期理论上是种自然权利,对于“后知后觉”的电影观众来讲也是种自然权利。
国产片放映普遍不足一个月?
电影成超级快消品 15天“下架”是常态
30天的放映周期,对大热影片来说显得太短,但对有些国产片来说,却又显得太长。 不少观众都会有这样一个疑问,为什么有的电影明明还在上映期,但在影院中却难觅踪影,不抓紧时间就很难看到?原则上30天的放映时间,国产电影真的能达标吗?
今年五月份,方励为《百鸟朝凤》的惊人一跪,让不少观众记忆犹新。《百鸟朝凤》上映首周最高排片仅在2%左右,如果上映后的第二个周末排片依旧下降,这部影片之后就会在影院中近乎消失。方励曾坦言,他也是被逼得没有办法,才做出了这样的惊人举动。
刘嘉指出,“一部电影在影院的实际周期越来越短,这应该是中国市场的常态。事实上,大部分国产片的在影院的有效上映时间,大约只有半个月左右,很多都是上映两周就迅速下架的‘超级快消品’。”
前15天票房占比平均数为90.4%
据时光网统计,2016上半年票房前十名的国产片,上映前15天的票房收入,普遍占据总票房的80%以上,而《叶问3》、《火锅英雄》、《我的特工爷爷》、《卧虎藏龙2》等片,前15天的票房甚至达到95%或者更高。至于其他票房更低的国产片,情况只会更加严重,不少电影在上映期的后15天里,由于排片严重缩水,票房产出微乎其微。
很多国产片就像新鲜上市的水果,在影院这个大卖场里迅速上架,又在一两周后迅速过季下架,被其他新片取代,这个过程正在影院中周而复始地上演着。
发行方急功近利 档期缺乏协调
影院放映严重同质化
国产电影的放映周期为啥这么短?这首先和发行以及影院方有很大关系。
有业内资深人士表示,如今内地电影市场发展速度太快,发行方和影院都太急功近利。不同影院的发行模式并无差别,都以发行规模大、首日排片高作为追求,由于档期缺乏协调,热门档期“扎堆”上映情况严重。影院终端也在急速扩张,但同质化程度严重,不同的影院放映的都是同样的影片,而且大多倾向于以新片来吸引观众。
刘嘉指出,“中国市场的银幕数和影院数,每年都在快速增长,但在增长的同时,我们的发行运作的模式并没有跟上市场的发展。在热门档期,不少影片都是‘一窝蜂’地上映,而且通过票补等方法争抢首周末排片,都在追求更大的发行覆盖面和更高的首周票房,它的放映时间自然就要缩短了。这些电影把第一拨第二拨的观众收割走了,就没有后续了。”
国产电影档期缺乏协调,7月15日一天就有《陆垚知马莉》、《快枪手》、《惊天大逆转》、《路边野餐》四部电影上映
在中国电影家协会秘书长、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看来,“国产电影发行周期实际很短,甚至在头一两周就决定了大部分电影的票房表现,这由于中国电影市场的结构性特点决定的:我们的电影发行是同质化的,影院也都是同质化的银幕,整个行业缺乏精细化运作,大家在同一个时间段下,争抢同一块资源,争抢同样的观众,这就会造成留给每部电影的空间变小。”
据蒋勇分析,档期也对于影片的放映寿命有很大影响,“我们的档期缺乏协调,以暑期档为例,在7月8日、7月15日都有四五部国产片集中上映,扎堆上映就让这个档期变成了绞肉机,肯定有很多电影会被迅速淘汰,成为炮灰。北美市场各大发行方不仅会提前确定档期,在档期内部也会互相协调。但我们就是看哪个档期最火,硬着头皮上映,片方和发行方都在求快。”此外,有业内人士透露,“现在大的发行方手头的片子也多,如果某部片票房不好变成了‘一日游’就不管了,因为马上还有下一部新片要来发行。”
国产片为何如此“短命”?
影片内容是硬伤 捞快钱骗粉丝
为什么有些国产片会如此“短命”?影片自身的内容问题,值得所有片方反思,那些在市场上“短命”的电影,或许正是代表了观众的选择。
首都电影院副总经理于超坦言:“影片的上座率,直接影响了影片的上映周期。如果一部电影阵容很强,宣传攻势很猛,可能会在上映之初有排片优势,但是假如影片内容不过硬,上座率不高,首周末过完,就会迅速出现排片场次减少的情况。有些片子一开始排片并不高,但是影院会发现它的上座率比较高,就会给它加场,影院经理都会随时调整排片,这就造成了放映周期的差异。”
饶曙光坦言,“中国电影发展到了今天,依靠银幕的增长、资本的推动等多方合力,呈现出‘加速度’甚至‘超速度’的发展态势,但这种增长更多是外力的增长。实现中国电影的可持续的发展,更多的是要依靠电影的内生性增长,其中影片的质量和口碑是关键。”
有业内人士分析,“内地电影发行周期太短,这和整体社会环境有关系。随着资本的助力,各家电影公司新片片单满天飞,各种捞快钱、骗粉丝的电影也是层出不穷。影片的数量虽多但质量参差不齐,甚至有‘产能过剩’的趋势。这些本就缺乏诚意的电影,在影院中自然是短命的。”
此外,中国电影观众的一个坏习惯,直接助推了电影的“短命”:那就是有下载就不进电影院。在美国电影市场,发行放映有一套完善的“窗口系统”,不同的播放平台形成不同的窗口期,院线上映三个月甚至六个月后,发行DVD在沃尔玛或者Redbox出售,再隔几个月,电影才会出现在付费电视或者网络点播上,一两年以后,电影会在电视或网上免费播放,美国观众可以通过多个“窗口”看到电影。
在国内,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,电影上映一个月后,一旦高清下载资源出现,窗口期形同虚设,影院即使不下映的话,观众也不愿意再为其买单了,中国电影观众同样需要更多的时间成长。
-END-
长按二维码 免费关注第一院线
感谢关注 第一院线微信平台:dyyx360。如希望交流,请加微信号: dianyingquan,将有机会参与线下等相关活动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